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工新闻 >> 正文

广工举行2025“创享社萌芽计划”科创实践项目

2025年07月30日     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次浏览

7月25-29日,2025“创享社萌芽计划”科创实践项目在广工大学城校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工大创谷举办。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东番禺中学、广东北江中学、广州市增城中学、陆丰市甲子中学等11所中学的40名高中生完成了一场科技探索与创新实践之旅。项目通过“创新赋能、实践筑基、文化浸润”三维培养模式,为青少年播下科技报国的萌芽种子。

7月29日上午,结业典礼暨总结分享会在工大创谷融合中心举行。广工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振友,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王守亮、广州第十六中学副校长杨亮、广东番禺中学副校长吴国先、广东北江中学副校长谢宇峰等出席。广工教务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药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负责人与中学带队老师、中学生学员、大学生志愿者近100人参加仪式。仪式由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主持。

王振友表示,广工自觉肩负起推动和服务区域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的重任,与各中学紧密合作,连续三年举办“创享社萌芽计划”科创实践项目,与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东番禺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等联合实施高校与高中协同育人合作项目等,积极探索打破学段壁垒,“双高融合”共育拔尖创新人才。他强调,“创享社萌芽计划”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项目,不仅在知识传授、思维传导、精神传播、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让中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学生活,更将创新基因深植于中学生的血脉之中,帮助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报国情怀。他勉励同学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努力成为勇立广东高质量发展浪潮的生力军。

王守亮对广工为本次活动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对项目让中学生零距离感受大学学习生活、参与科创实践表示高度赞赏。他指出,本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更标志着中学-大学工科创新后备人才协同共育开启新篇章,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育人的典型案例,更是落实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他期待广工和广大附中未来能够在课程“新”融合与成长“新”赛道等方面继续深化和拓展合作,共同助力更多学子实现科创梦想。

2025年“创享社萌芽计划”科创实践项目进一步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力求为中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科创体验。

同学们走进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工大创谷、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等,了解高端精密制造技术在产业的应用场景,体验科研工作的乐趣与挑战,近距离感受广工“面向产业,实战育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通过“对话科研大咖”“人工智能专题讲座”等活动,直面AI、生物医药、生态环境等前沿领域,感知创新浪潮的澎湃动力。“郑杰老师把学习制药形象地比喻成在探索生命科学的过程找钥匙和设计钥匙,让我认识到制药需要生物学、化学、计算机、药理学等多学科协作,是高度交叉的领域,找钥匙是科学探索,设计钥匙是工程创造,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打开疾病之锁。这也激发了我对制药工程这一持续探索和创新的旅程充满了向往。”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刘诗韵分享道。

在优秀大学生团队带领下,学员们通过亲手安装和操控无人机、探索3D打印奥秘、参与生物健康实践等,在真实项目中锤炼动手能力与协作精神。通过这些硬核实践操作,学员们不仅实现了从“知”到“行”的跨越,在跨校组队中实现思维碰撞与能力互补,更在心中埋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实现了从“科创小白”到“能动手、会思考”的蜕变。“3D打印体验仿佛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3D打印技术可以在心脏打印、文物修复等领域发挥出奇妙的效用,从‘减材制造’到‘增材制造’,3D打印不仅是重塑生产,亦是改变创造本身。”广州市第二中学周煜秋兴奋地说道。

本期项目特别增设传统文化工作坊体验,旨在让学员们在触摸古琴、制作与演绎皮影戏的艺术魅力中,感悟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与优秀传统文化。“这次不仅学习了古琴的基本弹奏技法,了解了古琴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也收获了完全不同于西洋乐器的新奇感受,极大地增强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理解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瑰宝的重要性。”广东番禺中学王钰鋆分享道。

在优秀学员沙龙环节,来自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东番禺中学、陆丰市甲子中学的6位学员在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下畅所欲言,分享项目期间的深切体验、深刻领悟与宝贵收获。

结业仪式上还颁发了“优秀学员证书”、“结业证书”、“志愿者服务证书”等。

本次 “创享社萌芽计划” 科创实践项目虽已落下帷幕,但却是40位中学生学员科技创新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未来,他们将带着在广工的收获与成长,继续在科创领域探索前行。广工也将持续深化与各中学的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共同为培育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贡献“广工”力量。







作者:创新创业学院

审核:创新创业学院

编辑:李成瑶

分享:

上一条:广工学子在多项赛事中获佳绩

下一条:邱学青校长带队前往新疆开展暑期家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