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工头条 >> 正文

广工与港理大合作舞台剧《青春印丰碑》在香港首演,粤港携手致敬东深供水工程

2025年07月10日     来源:党委宣传部         次浏览

一泓东江水,深情润香江。

今年是东深供水工程建成60周年,也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60年来,奔腾不息的东江水滋养着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连接香港与内地的“生命线”和“连心桥”。

作为广东省及香港特区政府东江水供港6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由广东工业大学(广工)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合作演出的原创舞台剧《青春印丰碑》于7月9-10日晚在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首演。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刘光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宁汉豪,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广工校长邱学青,理大校长滕锦光,广东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志华,广东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孟帆,广工党委副书记朱蔚蔚,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吴华江,紫荆杂志社副社长黄晓华,香港特区政府水务署署长黄恩诺出席首演仪式并为演出揭幕。广工原党委常委、副校级干部张学理出席活动。两天演出共吸引逾一千名政商界领袖、社会贤达、两地师生、校友及公众人士出席,身临其境地感受着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投身祖国建设的豪情壮志与青春热血。

主礼嘉宾为首演揭幕

“非常精彩!被同学们的精彩演绎感动流泪!”“感谢你们能来,这段历史值得被人铭记!”演出结束,全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和欢呼向主创人员致意,散场后也还有众多观众围着主创人员了解背后故事。

粤港协作 让历史回响激扬青春力量

1964年春到1965年春,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上万名建设者,在短短一年时间建成了一个全长83公里的大型跨流域供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从此解决了百万香港同胞的饮水难题。

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200多名广工师生义无反顾用自己的汗水、泪水,乃至鲜血和生命,把青春岁月最重要的那篇论文,写在了东深供水的伟大工程之上。

“广工始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东深供水工程建设中的广工故事,是学校扎根南粤、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行动回答,为水润香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广工精神留下了宝贵财富。”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白建刚表示,东深供水工程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象征,激励着新一代青年传承“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精神,为大湾区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青春印丰碑》是广东省首部以多元艺术形式讲述东深供水工程历史故事的舞台剧,也是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邱学青表示,这部镌刻峥嵘岁月、联通粤港情谊的力作,让“东深精神”薪火相传,共同熔铸成粤港澳大湾区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激扬粤港青年报效祖国的青春力量。广工将以东江长流之势深化粤港合作,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广工力量。

邱学青致辞

“东江水与香港的发展、香港的民生息息相关,没有东江水就没有今天的香港,我们每一位香港人都应当铭记于心。”林大辉说,东江供水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患难见真情,两地同胞同心同根,在困难面前展现中华民族不怕困难、团结一心的力量。无论回归前还是回归后,国家永远都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我期望未来理大和广工在不同领域有更多合作,共同培育人才,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理大一直致力培育学生拥有家国情怀,重视他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青春印丰碑》便是本届‘理大中华文化节’的重点活动。我期待各界继续携手并肩,引领年轻一代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所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林大辉致辞

“香港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同把这段激荡人心的历史篇章呈现在大家眼前,让香港市民认识国家对香港的关爱和支持,以及在工程背后有无数默默付出的英雄。无论是60年前,广东省动员了数以万计的工程建设者艰苦奋战,还是今天,粤港两地学生联合演出舞台剧,都彰显了两地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宁汉豪寄语青年一代,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启发,传承当年参与东深供水工程的学生为国家奉献的担当和使命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宁汉豪致辞

艺术为媒 让粤港青年“连心架桥”

《青春印丰碑》诞生于2022年。

2021年4月中宣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参与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的广工校友登上领奖台并分享了动人的“东深故事”。2022年,由广工师生原创,舞蹈、戏剧、合唱、器乐、人声乐、语言艺术等多个高水平艺术团200多名师生共同演绎的大型情景史诗剧《青春印丰碑》在广工校园首演,反响热烈。2023年,《青春印丰碑》受邀赴理大演出,历时1年半筹备,终于登上理大舞台。

“此次赴港演出正值东深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及香港回归28周年,意义重大,对我们来说是荣幸,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广工通识教育中心舞蹈学副教授、该剧总导演郑萌介绍,首演至今,《青春印丰碑》历经三次艺术迭代,从1.0版的传统舞台情景剧形式到2024年2.0版的3DMapping、全息投影技术突破,再到此次赴港演出的3.0版数字交互技术实现艺术叙事的多维度拓展与创新,实现了湾区特色与艺术表达的深度融合。

“《青春印丰碑》不仅是一部剧,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邱学青表示,“我们希望能够以艺术为桥梁,将深沉的家国情怀真挚而有力地传递给香港青年一代,深化粤港青年交流,促进情感共鸣,激励一代代粤港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两校携手 以“东深速度”诠释“东深精神”

1964年11月3日,一场“超级台风”来袭,为了赶工期,一名叫罗家强的男同学,在沙岭工段7米多高的闸墩施工时,在狂风暴雨中不慎跌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舞台上,受伤的罗家强在青年陈汝基的背上发出了最后的声音:“妈妈、妈妈”,就在赶往卫生院的途中,一个年轻的生命消逝了,一段名为青春奋斗的答卷却永远镌刻在东深工程的“丰碑”上。伴随着理大合唱团近20名教职员、学生及校友联同广工学生共同演绎的主题曲《山河》响起,不少观众热泪盈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我看哭好几次。”一名观众高度赞扬道:“音乐与场景的结合呈现,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非常震撼!”

“虽然大部分同学没有专业基础,但整台演出呈现了高质量的水准!”在得知广工没有任何相关专业时,不少观众感叹:“他们展现出来的状态、真实真切的表演和倾情的投入让我非常感动!”

“同学们非常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广工通识教育中心教师、该剧执行导演兼主演陈蕾坦言:“两地学生仅有几天时间进行舞台合排是本次演出最大的挑战。”排演过程中,两校跨越时间、空间上的距离,克服重重困难,同学们累了就睡在舞台上,排练之余赶作业、复习专业课程,甚至带病上阵……郑萌表示,“这种‘东深速度’的协作,本身便是对‘东深精神’的最佳诠释。”

“虽然排练时间很紧迫,但是我感受到了广工主创团队的高水准和高要求。”香港理工大学参演学生温咏彤说:“排练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家都能迅速回应、相互协调去作调整,这一点让我很感动,刚开始我们不知道怎么摆动作,指导老师和广工的同学们很热心帮助我们,这种相互扶持的感觉特别暖心。”她表示,剧中的情景也使她深受震撼,内地同胞大无畏的勇气,看似理想主义的事也会拼尽全力去实现的精神很值得学习。香港理工大学参演学生吴知芝说:“这次参演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东深精神’如何跨越制度差异,成为两地青年共同的价值认同。东深工程不仅是一项惠及万民的水利工程,更是‘祖国为本、香港为根’的民族纽带,香港的繁荣始终与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

理大博士薛涛被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深深感动:“这个剧能够让大家了解东江水供港这个伟大工程,这段历史应当、也值得被人铭记!那个年代的建设者们身上有一种热情,他们眼里有光,虽然物质匮乏,但他们的精神非常富足,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

“之前大家知道水是从内地引过来的,但背后的故事不是很清楚。看了剧后,我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理大博士王荟铭说,“前辈们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工程建设的事迹很值得学习,尤其我们作为在大湾区发展潮流中的当代青年,更应该继续用奋斗书写不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据悉,为庆祝东江水供港60周年,激扬粤港青年报效祖国的青春力量,广工联手理大举办家国情怀系列活动,并获得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及紫荆杂志社支持。除了舞台剧《青春印丰碑》首演外,活动还包括同场举办的《粤港同心水脉相连——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纪念展》,透过展出多帧珍贵历史照片,回顾及阐述工程的缘起、建设历程、时代价值和最新发展,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真情厚谊。

粤港同心水脉相连——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纪念展

作者:党委宣传部

审核:党委宣传部

编辑:李成瑶

分享:

下一条:学校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