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我校安太成教授团队在《Eco-Environment & Health》发表关于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重要评论性成果

2025年09月09日     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日,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太成教授与何畅副教授团队在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研究建议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Climate, urbanization, and infectious disease: Environmental drivers of Foshan's chikungunya outbreak (https://doi.org/10.1016/j.eehl.2025.100179)》为题,发表于国际环境领域高水平期刊《Eco-Environment & Health, 4 (2025) 100179》。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何畅副教授,通讯作者为安太成教授。

该研究系统解析了广东省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暴发的环境驱动机制。研究明确指出,病毒经国际贸易网络自东南亚输入,是导致疫情传播的直接原因;而气候变化、极端降雨事件、以及快速但不均衡的城市化进程,则共同加剧了蚊媒滋生及病毒传播风险,导致疫情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的迫切需求,研究提出应尽快采取多项针对性干预策略,包括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实现蚊虫孳生的快速识别与风险制图,借助污水监测等技术建立早期预警机制。此外,还需构建融合气象、昆虫学和临床监测数据的综合平台,推动跨部门协同作战,实施应急幼虫控制和社区容器积水清理行动等。

从“同一健康”(One Health)的整体理念出发,团队呼吁将环境健康评估强制纳入新开发项目审批流程,加强水资源与废物管理规范,投资建设气候适应型排水基础设施,并建立健全环境-昆虫-临床一体化的监测系统。只有通过科学引领与严格环境治理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避免类似疫情再次发生。

审核:陈辉

编辑:郑琼彬

分享:

下一条: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杨雯婉/袁程在分析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