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太成教授团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Joseph S. Francisco教授团队合作,在大气胺盐颗粒物臭氧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Sulfate Promotes Amine Salt Ozonation in Atmospheric Aerosols”为题,发表于国际化学领域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 2025, 147(38), 34327-34338; https://doi.org/10.1021/jacs.5c04343。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张维娜副教授,通讯作者为安太成教授。

由细颗粒物和臭氧组成的复合型大气污染是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必然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轻质量有机胺与气相硫酸可以发生酸碱反应,生成胺盐和硫酸盐(SO42-和HSO4-),促进大气细颗粒物的形成。在复合污染条件下,胺盐可通过臭氧化反应转化为亚胺、醛、肟等有毒产物,加剧细颗粒物的健康风险。然而,传统观点认为有机胺离子本身不具有臭氧化的反应活性。这一矛盾现象亟待阐明。因此,本研究结合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技术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方法,揭示了细颗粒物表面胺盐的臭氧化机制,并证实了该种机制仅存在于硫酸盐细颗粒物体系,而在氯盐或硝酸盐细颗粒物中则是无法进行的。本论文中获得的结果强调了硫酸盐在惰性有机物臭氧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将为大气细颗粒物非均相氧化反应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