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广工 >> 正文

【学习强国】“布衣院士”邱冠周:辛酸不减凌云志 报国情怀终成钢

2021年05月01日     来源:学习强国 2021年4月29日    

他,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将青春奉献给广东所需、国家所急的矿物加工事业,发明了多项世界顶尖的新技术,助力中国矿业高水平发展;他,横跨矿冶和环保领域,推动广东矿冶技术提升、降本增效,推进矿冶环境污染的防、控、治、用一体化处理,如今古稀之年仍为广东有色金属业、军事工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两次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他就是我国矿业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冠周。他饱含家国情怀、秉承广工精神,把人生价值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2012年被评为首届“感动广工大”人物。

邱冠周院士接受采访。(来源:通讯员供图)

“布衣院士”: 做了45年“补鞋匠”,慷慨捐赠超300万元

初见邱冠周,他精神抖擞、声音洪亮,梳着整齐的背头,穿着儒雅的条纹衬衫和西装长裤,却搭配了一双打过补丁的黑色球鞋。“现在的年轻人是‘吃了算’,我们以前是‘算了吃’,我穿的鞋都是破了就去补的。”邱冠周笑称自己是有45年补鞋经验的“补鞋匠”。

邱冠周为人朴素、省吃俭用,源于年轻时熬过的穷苦日子。“上大学前,我当过农民、工人、民兵、代课教师、菜贩——工农商学兵都当遍了。”1970年,他进入广东省大宝山铜冶矿厂当起了炉前工,两年后,因表现突出,他到广东矿冶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地质矿山系选矿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前身)就读,成为一名大学生。

邱冠周院士(右一)和他的恩师黎鑫教授。(来源:通讯员供图)

生活节俭,却对人慷慨大方,这与他大学时的英语启蒙老师黎鑫如出一辙。2012年,邱冠周现身广东工业大学(简称“广工大”)开讲,向师生们隆重介绍了恩师黎鑫。“我中学时学的外语是俄语,进入矿冶学院后,学英语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黎鑫时常鼓励他:“不怕,我们就从Good morning开始。”从此,邱冠周一见到黎鑫就喊Good morning。“如果没有Good morning起步,我现在还做什么国际报告,当什么国际会议主席啊!”他对黎鑫满怀感激之情。

受恩师感染,邱冠周热心公益、扶掖后进,至今已捐款逾300万元,成为群众敬仰的“布衣院士”。

家国情怀:紧跟国家战略走,解决“卡脖子”问题

邱冠周淡泊名利,以一腔热血刻苦钻研技术创新,长期致力于我国低品位、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加工研究,在细粒及硫化矿物浮选分离和铁矿直接还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上世纪70年代,矿冶产业成为广东主要产业之一,广东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易名为广东矿冶学院,搬迁到有丰富矿产资源的韶关办学,建成了冶炼、矿山机械、矿山工程、矿山自动化等专业,为当时广东支柱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此背景下,邱冠周在校系统学习了选矿学、冶金物理化学、高等数学、英语等,为毕生奋斗的矿物加工事业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在矿冶学院的时光是我从实践到理论的关键一步,让我更深刻了解到理论和实践之间循环往复的关系。”邱冠周的主业是有色金属矿选冶研究,他有意识拓展研究方向,但一直没有离开资源—冶金—材料这根主轴线。

邱冠周院士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冶金菌种筛选工作。(来源:通讯员供图)

1987年,他毕业于中南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矿物加工工程博士。他满怀豪情,“我要为下个世纪矿物资源开发利用寻找新的理论准备。”如今,邱冠周回顾,他从矿冶学院时期就坚定信念,“国家怎么提倡我就怎么办,跟着国家战略走!”

“如何保障有色金属资源的有效供应,对广东、国家工业化进程影响很大,我在大学接受的教育时刻强调这一点。”因此,他十分重视资源加工技术,“这门技术只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才能让国家不被‘卡脖子’。”几十年来,他一直集中精力做有色金属资源的矿物加工工作,提高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的利用水平,延长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的保障年限,做好有色金属的深加工,注重资源-冶金-材料的一体化。

“科研要服务国计民生,解决行业痛点。在业务上应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持,不要盲追热点,要开辟一方自己的天地。”他在做科研时,基于在大宝山的实践经验,有意识地选择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行业难点和痛点,带领团队进行突破,得到了国家、行业的认可。“我还是为国家做了点事的。”邱冠周说着,眼里闪着微光。

广工情缘:一家三口广工人,多次回校开讲座

邱冠周与广工有着深厚的情缘,他的夫人和女儿都毕业于广工,女儿也选择了在广工的外国语学院学习。

邱冠周在人才培养的事业上精心打磨数十年,他用“放养”二字概括自己的教育理念。面对学生,他将“放养”进行到底。相比说教式的灌输理论,他更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他常自掏腰包请学生喝咖啡、讨论问题。“学术需要交流与碰撞,一个人埋头苦想不会有大成绩,搞科研的想法是像流水一样流出来的,不是靠挤牙膏挤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邱冠周曾多次回到母校广工开展学术讲座,与师生谈人生、探学问,带来新视野、新思路。他勉励广工学子,“要志存高远,力争上游,学有所成,有所建树。不做学问的‘万金油’,专一研究某一领域,做出成绩。”

(作者单位:羊城晚报社)

网址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193436563240466190&t=1619693757303&showmenu=fals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item_id=16193436563240466190&ref_read_id=2e497072-8514-4ed6-90d0-179ad665f44b_1619839478065


作者:陈亮 李冰娜 黄华利 卢迪 李寿朋

审核:朱小翠

编辑:朱小翠

分享:

上一条:【羊城晚报客户端】我的入党申请书|今天,一起来听广东十八岁青年的赤子初心

下一条:【信息时报】名企进校园!广东工业大学举办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双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