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广工 >> 正文

【学习强国】广东工业大学:激发党建新活力 服务广东新格局

2021年06月29日     来源:学习强国 2021年5月26日    

不久前,中央宣传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褒扬他们建设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的光荣使命。这个心系香港同胞、不惧艰难困苦的群体,有200多人是当年广东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的师生。

时代选择了广工,广工也在顺应时代潮流中,实现共同发展。

建校63年来,广工几度易名、数次搬迁,但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精神底色,在近年高水平大学建设中跑出“广工加速度”。

“国家需要、广东需求,就是广工的行动指南。”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广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体现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全领域,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服务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报道版面图。(来源:南方日报)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胡钦太:我认为,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因此,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根本问题,要把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育人全过程,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南方日报:具体在广工是如何体现的?

胡钦太:党对广工的全面领导,首先是举旗定向。广工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推动党的各方面建设,层层落实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带领全校上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

第二是要牵头抓总。“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要把党的领导体现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2020年广工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三步走”打造特色鲜明、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广工“十四五”发展规划也即将完成制定,为中远期发展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第三是固本强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广工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双促。

最后是改革发展。广工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健全治理结构、完善制度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各方面工作的改革发展都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

南方日报:近年来广工成为全省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取得这样的成绩,在党的建设上有什么经验体会?

胡钦太:广工能获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自然离不开每一位广工人的辛勤拼搏,也是广工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突出体现。

广工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为核心,健全制度机制,压实党建责任。以“对标争先”活动为抓手,夯实组织体系,凸显党员作用。以构建党建引领融入机制为动力,破解“两张皮”难题,实现双促双融。以推进党建工作品牌创新为支点,促转工作方法,提升学用水平。

现在,广工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已实现全覆盖,党建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与广东崛起共成长成为大学精神底色

南方日报:在办学历程中,广工有怎样的红色故事?

胡钦太:办学60多年来,国家发展需要什么,广东发展需要什么,广工总是冲锋在前,攻坚克难,无私奉献。

广工的前身广州工学院,就是由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担任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奠定了我们的办学底色。最近,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其中就有200多名当年广工的师生,他们于1964年至1965年,在广东工学院院长、我国著名水利专家麦蕴瑜带领下,在 “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建设中艰苦奋战9个多月,为解决香港同胞的饮用水难题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广工人依然冲锋在前,活跃在佛山、广州、东莞、汕头、惠州、河源等地,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共建佛山数控装备研究院等11个“造血式”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服务企业6000多家,构建了“点—线—面”立体式产业服务体系。

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已经融入广工的精神血脉里。

与广东美术馆“党建共建基地”揭牌。(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南方日报:沉淀红色基因、承担服务社会的使命,广工如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育人模式?

胡钦太:我们把党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广工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广工以“三个融合”实现“三全育人”,为广工学子嵌入“红色基因”。

一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把思政课堂与校外基地有机结合,开展现场体验式教学活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感和说服力;

党史学习教育进学生社区。(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二是线上思政与线下思政融合。在线上,充分发挥学校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不断完善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在线下,依托学校创客空间以及佛山研究院等多个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育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创新、社会实践中培育家国情怀。

广东工业大学2021年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决赛现场。(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三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学校现有4000多门课程都融入了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类项目立项省级10项,校级212项,其中王成勇教授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和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南方日报:这样的大学精神如何影响当下广工师生?

胡钦太:艰苦攻关、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顾全大局、敢于担当的红色基因,都已完全融入广工人的血脉,凝聚成以“求是、创新”为内核的大学精神。广工毕业40多万名校友,据近十年统计,毕业生90%以上扎根广东,80%以上深入广东产业一线,他们烙印上“广工精神”,为广东发展作贡献。

广东工业大学举行“学习时代楷模、践行初心使命”先进事迹报告会。(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办学新格局推动粤东西北均衡发展

南方日报:63年来,广工很好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数个重大任务。但在承担重任之初,明知困难还是往前冲的勇气从何而来?

胡钦太:朴实、务实、扎实的广工人深知,国家有需要、广东有需求,就是他们的行动指南。换句话说,一所大学绝不能固步自封,固守一亩三分地,应当开门办学,把学校发展与党和国家需求紧密捆绑,主动承担服务国家的战略和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过去广工是这样做的,现在广工也是这么做,我们正在揭阳办一个全新校区,凝心聚力建设新校区确保今年秋季正式开学,扎扎实实服务粤东粤西粤北高等教育的提质发展,服务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南方日报:大家很关心,今年秋季揭阳新校区开学,揭阳校区将如何定位和发展?

胡钦太:广工和揭阳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把揭阳校区打造成“一体化”校区。揭阳校区是广工的高水平校区,将在揭阳校区同步实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体化”培养,今年开学后将依托学校的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辅以小班式教学为主、班导师制、精准化培养、精细化管理等为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步广工标准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同时举办研究生教育,培养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高层次、复合型产业人才培养。

揭阳校区首期学生规模大约为5000人。今年计划在揭阳校区招收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约1000名。

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整体规划图。(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南方日报:广工“十四五”规划即将出炉,学校会有哪些发展新动作?

胡钦太:广工坚持“党管大事”,抓战略指方向定步调。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结合国际、国内和广东需求,结合广工发展方向,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扎实推进,并努力实现第一步,即到2025年,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国内前列、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未来五年,广工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六全两化”建设高水平大学,咬定目标全力冲击“双一流”大学。

(作者单位:南方日报、广东工业大学)

网址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178405576845689105&item_id=6178405576845689105&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624864457096&showmenu=false&ref_read_id=847a0a6e-0d42-4b85-9629-09a035782f9a_1624865261700&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作者:吴少敏 姚瑶 黄华利 陈少徐 石义清 刘韬 卢迪

审核:学习强国

编辑:朱小翠

分享:

上一条:【南方+ 广东教育头条】勇做时代攀登者!广工毕业礼上这些瞬间令人泪目

下一条:【学习强国】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打造人才培养“广工模式” 力促学生人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