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4日,广东工业大学(下称“广工”)在揭阳校区召开2022年发展战略研讨会,同时在大学城校区设视频分会场进行直播,以“深化改革强治理 勇攀高峰创一流”为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接下来,广工将聚焦“创新型”,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建设。
遴选29个校级创新团队 推动学科提升工程
没有高水平的治理,难以成就高水平创新型大学。
“学校要再上一个台阶,没有高水平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都会受到制约。”广工党委书记胡钦太提及,要把准大学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包括立德树人机制如何建立健全、学科分层分类建设需要建立怎样的机制、交叉学科和学科交叉如何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如何建设等,全方位推动从“大学管理”到“大学治理”。

去年以来,广工深入实施“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遴选29个校级创新团队,制定专门的遴选办法和管理办法,在深化团队治理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方面破“五唯”,更加注重成果的创新价值、质量、贡献,还成立了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智慧医疗创新技术中心、国际先进设计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
“只有科学的治理,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建设的目标才不会是水中月、镜中花,而是引领奋进、激发干劲的美好蓝图。”胡钦太表示,接下来,广工将在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方面,在学科分类建设、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方面,在跨学科、跨专业、跨单位推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方面,在绩效考核方面,要从制度文件转入组织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从经验走向科学,推进治理改革。

打通壁垒 建设“高原”学科群
大学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学科建设是研讨会热门议题之一,大家认为,既要让各学科在各自跑道上发光发彩,也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资源整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建设。

“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没有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水平是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邱学青认为,学科建设要解决“高峰”问题,也要解决“高原”问题,要立足现有学科建设基础,形成高端电子制造、绿色材料化工为代表的“高原”学科群整体优势,以学科群改革推动学科整合,打通学科壁垒,凝练学科方向,加快形成一批高水平学科群。
在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院长安太成看来,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应乘着“1+2+3”攀撑计划的东风,按照促进学科集成、优化专业布局、加强资源整合的原则,实施学部制改革。他期待,相关专业、团队能整合成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比如化石部、机电部等,以此形成集群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谋划出大成果。

不少与会人员在绩效考核与评价方面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考核周期、指标设置、配套制度等提出建议。“老师的优秀能带动学生的优秀,我们应该看到不同单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分类考核、多维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广工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刘伟说。
网址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8/25/c6825586.html?colID=0&firstColID=3829&appversion=9100&from=weChatMessage&date=bnVsbA==&lay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