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工新闻 >> 正文

优中选强!我校2项项目入围2020年湾高赛五十强

2020年07月07日     来源:科技与人文研究院、相关科研团队         次浏览

本网讯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简称“湾高赛”)中658项参赛项目经过项目路演、分析评议、点评互动、专利组合资产评估四大环节评选后,五十强名单在大众瞩目中揭榜。这是我校高端装备制造项目首次入围五十强,并一举斩获两张决赛“入场券”。

打造高端装备运动平台界的“华为”

杨志军教授牵头完成的“面向超精密制造装备的长行程纳米定位平台专利池”项目开创了机械导轨运动平台实现纳米级定位的先河,解决了机械导轨摩擦力与运动间隙的矛盾,为摩擦力的补偿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对比现有技术和产品,面向超精密制造装备的长行程纳米定位平台专利池优势明显,颠覆传统宏平台带动微平台运动的模式,创新性地改用由微平台带动宏平台运动,实现了宏微自适应切换控制,通用性更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杨志军教授指导学生开展刚柔耦合平台控制研究

项目发明包含刚度可调大承载长寿命柔性铰链设计、多轴平台刚柔耦合结构、刚柔耦合平台设计方法、驱动与抑振融合运动规划、复杂扰动低频系统低延时跨带宽控制、增量光栅高速精密测量六大关键技术,一共申请了发明专利52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专利池,构建了刚柔耦合超精密平台技术保护体系。

从2013-2019年,杨志军团队共对该项技术进行了四代更新优化。“我们围绕高速精密运动坚持十余年创新,核心专利申请了美英德日韩等发达国家发明专利14件,已获得授权10件,覆盖了超精密运动平台主要市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运动平台界的‘华为’。”杨志军教授介绍。该项专利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与深圳泰道,三英精控、盛世智能、大族精密焊接、大族视觉、大族显示与半导体、成都光电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或已经长期合作,部分成果已经转让或授权企业使用,所产生经济效益达2亿元规模。

持续深耕,攻克IC芯片“卡脖子”难题

阎秋生教授牵头完成的“光电晶片集群磁流变超光滑平坦化加工”项目长期进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发,成功实现了采用较低精度设备实现高端光电晶片高效超光滑平坦化加工,突破了国外对我国高端装备和技术的封锁和垄断。同时,动态磁场集群磁流变抛光技术解决了传统磁流变抛光技术效率低、加工形状精度不易保证的问题,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抛光效率提高了30-50%。

 

项目组成员在动态磁场集群磁流变抛光试验机前交流

以阎秋生教授为负责人的“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团队”从实验室走出来打开了新一代光电晶片加工技术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大门。团队成员潘继生副教授介绍,“研究历时10多年,我们进行了漫长和艰难的探索,才成功设计出能使数目众多的磁极同时旋转起来且不影响磁极之间的精密排布的驱动机构,形成动态磁场集群磁流变抛光技术,从而实现加工技术的突破。”

项目形成了以“磁流变柔性抛光垫的动态磁场自锐抛光装置及其抛光方法”为核心专利,围绕核心专利相关的加工装备、抛光浆液、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等布局和申请了PCT专利4件、美国专利2件、中国发明专利38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据了解,项目主要应用于各种半导体晶片、蓝宝石衬底、玻璃晶片、手机面板、手机盖板和陶瓷基片等光电晶片的超光滑平坦化加工,且项目技术还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项目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已获得佛山市创新科研团队项目资助进行产业化。

据悉,本次大赛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知识产权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局知识产权厅、珠海市人民政府、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承办。

作者:杨志军 潘继生

编辑:卢迪

分享:

上一条:管理学院教学案例首次入选“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

下一条:我校教师获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