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工新闻 >> 正文

胡钦太书记一行参加“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授牌暨投产启动仪式

2021年07月06日     来源: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         次浏览

本网讯 7月5日, “新一代通信及万物互联应用芯片及模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以下简称“中试基地”)授牌暨投产启动仪式在河源高新区成功举行。学校党委书记胡钦太,副校长陈卓武、陈为民,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河源市副市长刘渤,河源市副市长刘东豪,学校及河源市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平台等方面优势,在集成电路领域大力培养高端人才,有力支撑和服务地方企业和产业,提升IC产业核心竞争力。河源中试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我校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及产业化,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试基地将围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建设高端人才载体、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助力产业孵化育成等方面发力,为“河源制造”升级“河源创造”提供支撑。在中试基地的万级无尘车间内,一台台精密仪器正开足马力,通过复杂的封装工艺流程,加工生产出一颗颗先进的芯片及模组,该产品是由河源广工大研究院引进的“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首个成果转化案例“5G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研发的系列产品。该技术成果已突破了低能耗、高线性、稳定性等全球行业性难题,实现我国在5G通信及无线局域网射频前端部分核心产品的国产替代。芯片系列产品对比国际最先进的同类产品功耗低5%~10%,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功耗低至少低20%,优势明显。目前,该芯片已通过华为公司的性能及可靠性测试,市场前景良好。

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中试基地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针对河源电子信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开展芯片技术及模组定制设计与先进封装测试及产品认证,培育产业人才;三是加强中试环境建设,打造1条研发试制中试线,形成每年平均2000万片射频芯片及200万颗的毫米波芯片量产能力,预计5年后产线扩大时销售额将达10亿元,达到中试及小规模量产水平;四是承接湾区科技成果在河源转化落地,以珠江人才团队成果转化为示范,为河源培育新兴产业,并吸引湾区科技成果在基地进行转化落地。

作者:李鑫

审核:黄国宏

编辑:卢迪

分享:

上一条:【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召开党委全委会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条:学校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国际学生回信